人生一串_第七十七章 驾校百态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七十七章 驾校百态 (第3/4页)

得起,开不了!当时我还来了一句:又不是只有你一个师傅。这句话,估计早就把他得罪了,所以,今天的发火,是有原因的。”

    他的自我检讨很正确。冬子想,假如我是那位师傅的话,也很生气。在你面前,我只有师傅这个优势身份,只有开车技术这个能力,居然被你嫌弃,唯一的尊严仿佛受到了践踏,怎么不怀恨在心呢?

    “你刚才说的第一点,是报怨不应该。那第二点呢?”

    一个好的酒局,不是因为有好菜,而是因为有好言。碰到意气相投的谈话对象,真是下酒的好东西。所以古人说:酒逢知己千杯少。

    “第二点,是没得用。你想,你不管报怨哪个,能够改变别人吗?改变社会还是改变环境?都不可能。”

    “对对对,兄弟,喝酒,你这话,我跟我公司的员工也说过。愿干就干,不干走人,少说废话,没用。”

    “第三点,就是没意思。本来报怨是为了安慰自己,或者说在别人面前,给自己的负面情绪找理由。或者是找道德上的优越感。但是,它带来的负面能量,除了让朋友讨嫌以外,还能有什么意思呢?比如,我在你面前,老是报怨,把你当树洞,说那些没意思的话,你喜欢?”

    “我又不是心理医生,况且,你又没给我钱,凭什么要听你的?”杨哥果然通透,不愧是老江湖,接话很得当。“假如说听你的情绪话,那么是朋友或者亲人了,你把朋友和亲人的心情搞舒服,你就好了?”

    这一点,冬子还没想到,杨哥作了很好的补充。

    “其实我的父亲,也是个爱报怨的人,我不怪他。毕竟,他经历的年代,三重压力出来,是个人,也受不了。报怨如同苦力劳动的号子,缓解一下心理压力吧。”

    冬子好奇的问到:“不是只有工作地位下降的压力吗?”

    “还有两个,你没注意到。一个是下岗的压力,从国家保障的铁饭碗,到自己挣钱养家的泥饭碗,这就有天壤之别。过去条件再不好,城镇的,有工作,国家单位保障,与广大的农民相比,优越感是有的,足以安慰所有的不幸。”

    冬子听到优越感这个词,好像有些熟悉。优越感与人生价值观与参照系有关,好像如同空气一样重要,没有它,你生命的意义将不好定位了。

    “还有一个压力,就子女的压力。按以前的城镇户口人的模式,像我这样的,原来是可以靠工厂招子弟工或者街道安排工作来解决的,但后来改革后,我们的工作靠自己找,作为父亲,为我们的担忧,是天然的。”

    也许杨哥年纪大一点,还听到安排工作的说法。以冬子这个年纪,根本没这个说法了。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,冬子从来没为这事报怨过。

    “所以,你看到的报怨者,最大的群体,大概有两个特点。第一个,城镇户口的报怨比农村的大;第二个,过去有单位后来下岗的,报怨的比例比从来就没单位的个体户大得多。”

    其实,冬子觉得他的理由并不充分。比如自己的母亲,就是下岗的,但从来没听过她的报怨。父亲单位效益不行,收入下降,每天睡四个小时,卖羊肉串,也没报怨过。冬子不知道,他父母这种优秀的品质,恰恰奠定了他优良的品格,那一种坚韧与顽强,是从小耳濡目染的。

    所有的性格都来自于童年,而童子功,是最专业的禀赋。

    再干一杯后,杨哥叹了口气说到:“就是最亲的人,也受不了。我老婆,就喜欢唠叨,报怨我这没做好那没做好。怎么办呢?我只有听到,谁让我是她老公呢?所以,有个名人说得好:幸福的家庭有个条件,不爱报怨的老婆或者充耳不闻的老公。”

    是哪个名人就不去追究了,况且,冬子没结婚,对这句话没什么体验。

    “我觉得,那几个打闹的年轻人,估计十八九岁吧,他们好像没什么报怨的,算是正能量吧?”冬子把话题一转,说别人,总比说自己要轻松些。

    “他们哪”杨哥以过来人的身份,话语中显示出一种优越感般的从容。“他们是没吃过亏,刚走入社会,以为未来有无限可能。有希望的人,肯定是不会报怨的。但是,他们在社会中碰久了,也有不少人走上报怨社会的不归路,少数不报怨的,才有成功的可能。”

    “这话是什么意思呢?”

    “少年不识愁滋味嘛,初生牛犊不怕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