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七百零三章 天灾还是人祸 (第2/2页)
“两川,两荆、两江、两浙,约有农田两千万余亩受灾,现在已经统计出来约有数十个州县被大水围困,已经死了十四万人!” “如此险情,那个苏州知府!还在给朕上问安的札子!废物东西!以渎职查办此人!朕给他知府是让他牧守百姓,他牧守了什么?!整日里只顾着搜刮地皮吗?!” 赵桓可是刚刚看完苏州知府的札子,通篇废话的锦绣文章,没一句提到了洪灾。 【历史事件提醒长江洪涝灾害,重灾区有洞庭湖区、鄱阳湖区、荆江、汉江中下游和皖北沿江一带。其以唐治理最好,每十八年发生一次大范围水患。而宋则每五年发生一次水患。】 赵桓看着资料提醒,就是一阵头皮发麻,大宋养士一百六十年,就养了一群废物中的废物! 赵桓刚才还在长吁短叹自己是不是矫枉过正,可是这帮人立刻就给自己掉了链子。 汉唐治水,那是一等一的强,这还是在汉唐的降雨量远大于宋明清的情况下,黄河就是一个例子。 在唐汉时候,黄河安稳了四百五十余年,要不是宋朝三易回河,还能安稳下去! 当然降雨量大,黄河沉沙较少,对治理黄河的确有很大益处。 但是长江流域的降雨,可是从汉唐到现在都未发生变化,这大规模的洪涝,每五年出现一次! 尤其是在今年长江流域的降雨,相比较以往,并没有增加多少的情况下,居然围垸皆溃! 就要问一问,到底是天灾,还是了。 【历史事件提醒清时,长江流域每四年发生一次大规模淹田毁地泡城的洪涝灾害。】 嗯? 这系统还是这么皮的吗?这是告诉自己大宋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吗?! 正如赵桓所言,险情刻不容缓,赵桓在辽阳的事情也办得差不多了,赶紧赶回汴京才是正理。 灾害的处理和善后安民,都是需要政策去支持,这些大事,也必须由大宋皇帝御批,自然要重视。 若是完颜宗翰没有突袭沈州行辕,此时的赵桓已经在回燕京的路上了。 “把苏州知府给朕下了,押解到汴京!若是说不出个好歹来,朕把他砍了以谢这十数万亡魂!”赵桓余怒未消的说道。 “韩昉不日既到,官家,咱不等他了吗?”赵英忽然想起了韩昉之前写信,要代替完颜宗望来沈州继续和谈,而韩昉也做好了归宋的准备,连家奴都尽数解散了。 不等韩昉,恐怕要生变数。 赵桓略微犹豫了一下说道“让韩昉到汴京就是,韩世忠安排保护之事,朕不能等他了。” 赵桓很想为韩昉的归宋站台,韩昉也需要大宋皇帝的支持,才能名正言顺。 但是现在灾情十万火急,他也顾不得韩昉一人了。 现在赵桓的第一要务,就是用最快的速度赶回汴京,主持抢险才是关键。 此时的苏州知府压根就不知道祸从天上来,他蹲在桌子上,看着桌下的水,也是一脸的无奈和彷徨失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