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七百二十六章 系统再升级 (第1/2页)
赵桓这句不是东西,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在骂郑望之,还是在骂赵光义。 有一说一,郑望之要求大宋皇帝履行金匮之盟,的确是占了大义。 金匮之盟,就是赵光义为子孙后代埋下的深坑,每到立太子之时,都会被人拿出来说道几次,方才罢休。 金匮之盟本身就是一个骗局。 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生母就是大宋朝的第一任太后,杜太后。 杜太后病重时,赵匡胤侍候左右,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,杜太后劝说赵匡胤死后传位给赵光义,理由就是五十三年换了十五个皇帝的五代乱局。 【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。假如周氏有长君,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?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。四海至广,能立长君,国家之福也。】 而当时赵匡胤满口答应,并且让赵普记录下来,藏在了皇室专用的金匮匣中,藏于皇宫之内。 这么一份能够证明赵光义继位合法性的重要文件,第一次的曝光,却是赵光义登基第六年,太平兴国六年,赵普献上的金匮匣中找到的。 而这一年,赵普也从河阳三城节度,一举回到了汴京,再次成为了大宋的宰执,同平章事。 赵普在太平兴国初年和卢多逊的党争中落于下风,离开了权利的中心,而又因为献出了金匮匣再次回到了汴京。 而金匮之盟的核心内容:太宗传之廷美,而廷美复传之德昭。 赵廷美,本身是赵匡胤的四弟,也就是真的按照金匮之盟传递皇位的话,赵光义死后应该传位给赵廷美。 但是赵廷美并没有挺住,人没了,皇位自己轮不到他头上。 赵廷美时任开封府尹,等同于储君,被人告发,谋划篡夺皇位。 而查案的正是赵普。 赵普用了短短不到三天的时间,就铁证如山的坐实了赵廷美谋反之实。 魏王赵廷美谋反,同伙正是兵部尚书卢多逊,太平兴国初年的政敌。 赵德昭也没挺住。 赵光义兵败高粱河,回到京中,太原之战的封赏并没有发下,赵德昭上谏请赏,赵光义发诏责问:“待汝自为之,赏未晚也!” 赵德昭收到诏书的当天,只能自杀了事,否则就是全家陪葬。 所以整个金匮之盟仅仅是赵光义为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,让赵普执笔,写出来的一份来历不明的札子。 毕竟曝光的时候,已经是太平兴国六年,其他两位当事人,杜太后和赵匡胤早已经离开了人世,封土又比较厚,轻易跳不出来打赵光义的脸。 但就是这么一份札子,成了赵光义埋下的深坑,每过几年就人拿着金匮之盟对着皇帝怒喷,把皇位让出来给太祖系! 毕竟对于北宋这些皇帝来说,是祖宗赵光义亲自定下的规矩。 “很难应对呀。”赵桓颓然的坐在御座上,看着被自己扔出去的札子,对着赵英说道:“捡回来吧。” 这赵伯琮是被赵构收养改名为了赵瑗,在原来的历史线中,在被立为太子之时,赐名赵玮。赐字元永。 就是后来南宋唯一一个让人眼前